宁波江北区打造的智能传感产业集群,被列为国家级力传感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伴随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加速演进,今年以来,宁波江北区加码创新能级建设,推动区内企业从传统向高端领域突破升级。
在宁波江北区柯力传感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,工人正在赶制国内机器人企业预订的上百件六维力传感器订单。瞄准机器人传感器市场的爆发性机遇,这家以传统称重传感器为主营业务的企业,自去年底启动大规模结构调整,研发出可用于机械臂精密控制的六维力传感器。
柯力传感研发中心机器人传感器开发部工程师 王光龙:传统行业我们用到的传感器基本上增长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,所以我们要去积极地去布局机器人这个行业。
江北区的传感器产业,是宁波的两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,区经信局数字产业科的沈莹记得,10年前布局时,智能传感器还只是工业物联网的一个分支。
宁波市江北区经信局数字产业科科长 沈莹: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,其实它搭载的传感器可能多达上百个,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,既是一种机遇,也是一个挑战,那我们也是在产业平台的一个能级提升,产业生态方面,加速一个突破。
如今,该产业集聚起了300多家产业链企业。作为龙头,柯力传感凭借新产品与国内外上百家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,但要在明年底市场需求大规模爆发前实现批量化生产,仍面临生产成本偏高、控制精度不足等难题。在区科技局牵线下,企业申请到市级项目立项基金的同时,还与宁波大学传感器前沿技术团队达成合作。
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金庆辉: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来定义我们传感器的相关参数,设定一个模型来达到最后的精确控制,都是需要去突破的地方。
带着实验室刚研发的硅传感器器件,金庆辉团队熟门熟路来到企业,这种高频对接已成为常态。此前,双方决定把传感器应变计的金属材料由铜改为硅基,使灵敏度信号放大能力提升100倍。此次对接,就等着改良过的应变计在工厂上机检测。
柯力传感研发中心技术总监 蓝晓荣:(高校)他们是搞基础研究实力比较强,理论实力也比较强,我们是产业化能力比较强,整合起来,就是我们的大规模产业化。
为了让更多像柯力这样的企业补齐技术缺口,江北区今年引导传统传感企业向人形机器人、低空经济等五大应用场景,攻坚高端智能传感产品,联合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,启动专项课题研究,覆盖智能传感全产业链所需的创新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关键领域。此外,区科技局还专程赶赴西安、北京、大连等地学习经验。
宁波市江北区科技局副局长 姚正胜:到西安那边去,我们是主要围绕光学这一块的,那么到大连我们主题围绕在材料方面,找到科技成果跟我们产业结合那个最佳点,最快的速度、最经济的方法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随着企业转型的深入,原材料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,888集团官网入口倒逼供应链体系跟着重构。当地联合链主企业打造的全省首个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,上新“选材之家”板块,整合一万余家原材料供应商资源,筛选1000多种企业常用的尖端配套材料,搭建起一站式线上采购平台。
宁波市江北区智能传感器行业产业大脑平台推广经理 赵鹏程:入链的企业把这些需求提供过来,我们可以整理出相同种类的原材料进行一个集采,通过产业大脑进行一个议价。
这家企业打造的智慧库房系统涉及五十多种材料,这两年正在推进国产材料替代,却因传感器元器件材料需满足至少30年的存储周期要求,难以配齐资源。通过“选材之家”板块,企业已对接到半数以上的供应商。
宁波知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永祥:你要批量供货的时候,一致性很难保证,所以我们通过产业大脑能够拿到比较可靠的供应商资源,比较公道的一个价格,性能也能够得到保障。
全链条的协同变革之下,今年上半年,江北区智能传感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3.46亿元,同比增长9.1%,高于辖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增速4.1个百分点。进入下半年,江北区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建设智能传感应用推广中心、概念验证中心等,推动相关技术就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,力争到2027年,全区智能传感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。